「皮革的尽头」
联系着原材料和成品市场的是极复杂的全球供应链。中国皮革厂提出了一个对皮革业未来的假设 – 只要其中一环(例如牛二层)供应不足,供应链就会完全断裂,这情况只要发生一两次,整个网络就会崩塌,结果就是「皮革的尽头」。
业界近几年的表现平平无奇,只看到轻微的改善。悲观的论点,来自长远而言中国已迅速地由生产国转变成消费国,加上当地生产成本上升和劳动力短缺,对所有使用皮革的行业都带来影响。鞋厂因此转移到海外,以争取比较低的生产成本,另外基于环保,有皮革厂倒闭或迁移到其他地方,干扰了某些制革区域的运作。虽然中国皮革协会预计今年下半年情况会有改善,但目前已经导致中国皮革生产量放缓。中国皮革协会表示:「在2018年,销量、收益、盈利和出口量将维持个位数字的低增长。」
有言论指,其实皮鞋生产量有轻微上升,但出口量比以往少,更多的是内销。这证实了中国皮革协会相对乐观的预测,他们在正改善的全球经济和增长的人口中看到了新的机遇,当中包括放弃控制人口的中国。
但这样的乐观看法跟展商观点并不吻合。不少鞋商转移阵地到海外,但他们当中更多的已改用人造物料,而且没有迹象显示会再用皮革。多次有评论说中国国际皮革展的皮革区正在缩小,人造物料区却越来越大。随着编织鞋面的出现,皮革失去市场占有率的问题变得更复杂。这种先进的制造方式似乎能应用在更广的层面,而不只是运动鞋。皮革面对新世代的工程鞋面科技,显得束手无策。
当鞋和服装成为大家目前主要的忧虑时,家具和汽车革的前景也令业界担忧,尤其年轻消费群似乎更偏好人造物料,或至少满意人造物料的表现。